哈佛中国项目组织本科生暑期赴中国参与环境问题研究

September 26, 2018
Summer RA

A Harvard Gazette article by Al Powell

今年暑假,哈佛中国项目安排了一批哈佛本科生赴中国高校就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展研究,课题包罗万象:从臭氧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家户电力需求,到研究解决地下水砷污染的方法等。

此次暑期实习由哈佛中国项目和哈佛环球学院联合赞助,从六月底至八月中旬历时一个半月,共有八名学生参加,分别去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和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学。哈佛中国项目主席、Gilbert Butler环境学教授Michael McElroy认为,暑期实习增进了哈佛大学同中国高校的关系,也有助于学生从国际维度来理解全球环境问题。

McElroy教授说:“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获得国际视野,当他们从哈佛毕业的时候能够成为世界公民,他们必须至少对部分世界重大问题有所了解。”McElroy教授认为,即使在几十年前关注全球环境问题时都跳不开中国,更何况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即使在20年前,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McElroy教授说道。

暑期实习期间,学生们住在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每天和教授们在实验室一起工作。不少指导教授本身也是哈佛校友或曾经在哈佛从事过研究工作。大四学生Katie Schluntz在清华大学曹静副教授的实验室里实习,参与的研究任务是开发一个用以反映家户电力需求的计算机模型,搜集每户拥有的电器数量、电器年数、当地气候数据等变量数据来估计家庭的供暖和降温需求。

“很多政策不仅仅关乎供应方,也关乎需求方。因此,理解每户家庭如何使用能源、如何应对天气变化至关重要,尤其在当今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Katie Schluntz在哈佛主修经济学。

Katie懂中文,她将30页的中文调研数据翻译成英语来帮助理解。在工作日,她与曹老师的博士生们一同工作,周末则一起出去感受中国的生活。她参观了孔夫子的家乡曲阜,为了能在黎明破晓时登顶和其他游客一起半夜出发爬泰山。

“登山途中人山人海。”Katie说。

大三的Andrei Iliescu主修化学,他在清华大学副教授侯德义的实验室实习,研究土壤与水污染及其整治方法,其中包括研究民用井地下水的砷污染。

Andrei说,尽管有些污染物是源于工业污染,但很多污染物其实源自全国各地都能找到的很普通的自然地质物质。Andrei翻阅了相关研究文献,写了一篇关于砷污染和应对策略的评论文章,还和侯老师实验室里的其他学生去了农村地区建造民用水源砷过滤器。实验室实习之余,Andrei爬了长城,还去了上海。

“我真的很享受这段实习经历,也增加了阅历开拓了眼界。Andrei说。

同样大三的Drew Pendergrass主修物理和数学,在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戴沛权的实验室实习,参与的研究项目是:了解臭氧污染的严重性是如何随着不同大气变量而变化的。

Drew是唯一一位没在北京实习的学生,他住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留学生宿舍。实验室研究之余,他有幸同香港环境保护署的官员会面,并抽空去了一趟泰国。

Drew觉得这段实习经历让他体会到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并认为数学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有趣的工作可以做,很吸引人。”Drew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