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
王峥,博士。 来自北京大学,对能源的兴趣是他童年的一部分。 他成长于中国陕西延安,东汉时期(公元32年左右)有“水能烧(油)”的记载,中国第一口油井于1905年在郑氏国小修筑。 “在成长过程中,我与燃料和能源有着密切的接触,这让我对能源在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中的作用,以及能源作为当地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铮解释道。 “这让我对能源在社会经济中的真正作用感到好奇。” 随着家乡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型,铮亲眼目睹了能源在社会中的角色转变。 他计划在哈佛继续他的可再生能源研究。 他首先计划计算中国陆上和海上风电在不同时间(2030年、2060年)不同场景(如并网、多样化储能)下的容量潜力。 他将利用这些数据探索不同海拔高度风电的效率和经济成本,并比较中国风电和光伏的成本。 铮还计划将气候变化模型和陆面模型模拟结合起来,考虑计算不同地区风-光-储系统长期储能的容量需求。
向晨
对于香港大学博士研究生向晨来说,她有过一次前往危地马拉安提瓜的环境志愿服务之旅,在那里她从事水过滤工作,从而开启了她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职业生涯。 “...
Read more about 欢迎哈佛中国项目的访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