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guang Lu

吕天光 Tianguang Lu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哈佛大学中国项目客座研究员、前博士后研究员
Tianguang

本期人物:吕天光 (2020年初次发表)

吕天光从小就视电气工程师父亲为偶像,并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专业道路。他回忆道:“我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起初,我只是想追随父亲的脚步在电力行业做出成绩。”

但在后来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吕天光却渐渐爱上了科研。“尽管遇到研究瓶颈时压力很大,但是问题一旦解决,就能带给我极大的成就感。”随着研究工作深入到区域能源系统领域,吕天光开始意识到还可以将电气工程以外的领域整合进来,比如运用机器学习等数据挖掘方法推导出关键信息,也可以运用博弈论等经济学方法来探索不同区域能源系统间运行和市场的互动关系。

吕天光觉得哈佛中国项目进行的正是这样的跨学科研究。“在这里你可以和来自经济、环境、能源等各领域的学者合作交流,由于很多研究课题本身就互为交织密不可分,因此这样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就非常有效。”譬如他自己目前正在做的印度电力系统低碳、低排放发电并网研究,就是由哈佛中国项目主席、空气污染、温室气体和气候专家Michael McElroy教授领衔,与主攻气候与能源的博士生Peter Sherman和研究员陈新宇合作开展的。

吕天光强调,他对于印度的研究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如何满足人口增长迅速的印度未来的电力需求”这一课题。虽然目前某些相关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印度拥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未来太阳能发电将成为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流,但吕天光分析后认为现实情况其实复杂得多。“是的,在低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情况下,电力系统会优先选择投资光伏发电;但是在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情况下,电力系统就会优先考虑投资风能发电,因为风能的稳定性和容量因子(发电量与最大额定容量的比率)都较高。”

印度项目目前所尝试的这种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效益。“这有可能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等各种问题。我的研究目标是去了解能源系统如何能与更多可再生能源实现并网,从而让地球环境更加绿色环保。”

同父亲相比, 吕天光的职业路径更偏学术,但父子俩依然经常进行专业探讨。对工程吕天光有自己的分析角度,“但我也经常和我父亲讨论工程和业务实践的话题。”

英文原文由Dan Morrell撰写

Contact Information

Pierce Hall G2C, 29 Oxford St., Cambridge, MA

Research Inter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