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策

哈佛大学中国项目的一项重要长期目标就是研发出能够用于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使用、并考量二者对环境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

经济研究部分由Dale W. JORGENSON教授(Samuel W. Morris大学经济学教授)、何文胜博士 (哈佛大学中国项目)和曹静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领衔。这也是哈佛大学中国项目一系列旨在将经济学框架与大气排放、大气化学、环境健康等多项研究结合对中国排放控制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跨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型的早期开发

该模型最早由Jorgenson教授、何博士和Dwight H. PERKINS教授(哈佛大学经济系)等人着手开发,一开始仅限于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预测,仅使用了总体增长模型而没有行业细节(Ho, Jorgenson, and Perkins 1998)。随后,Jorgenson教授和何博士同Richard GARBACCIO教授(当时任职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现任职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多部类模型,重点关注了1990年代中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并行的特征(Garbaccio, Ho, and Jorgenson 1999a, 1999b)。之后,Karen FISHER-VANDEN教授(当时任职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现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又进一步开发出加入了perfect foresight dynamics的模型版本(Fisher-Vanden 2003a, 2003b),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

之后的模型版本进一步融合了对人口数据的预测,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家庭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与此同时,研究团队通过攫取1987年及1992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产业层面的能源利用情况,为预测工业能源的使用情况提供了信息。在这个阶段,主模型还整合了一个分析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排放对当地居民健康影响的子模型,该子模型数据由世界银行的Gordon Hughs和Kseniya Lvovsky提供。我们在该版本模型中第一次分析了碳减排政策对当地居民健康带来的有利影响。随后的分析则聚焦于”绿色税收”政策的效果——“绿色税收”政策旨在减少当地空气污染对经济增长、死亡率和发病率、以及碳排放的不利影响(Ho, Jorgenson, and Di 2002)。

 

专著《净化空气:中国空气污染对健康和经济的损害》Clearing the Air: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Damages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2007, MIT Press)

哈佛大学中国项目经济模型同工程与环境健康研究的结合

以上经济模型的开发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净化空气:中国空气污染对健康和经济的损害》(Ho and Nielsen 2007)一书奠定了基础(分别点击这里这里查看该书详情)。该研究开创了经济学家同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健康科学家、来自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环境工程学家们的合作新模式。一篇关于《净化空气》经济学的最新文章刊发于《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评论》(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Cao, Ho, and Jorgenson 2009), 《哈佛杂志》也曾刊文概述摘要该文(Ho and Jorgenson 2008)

2007年,美国财政部长Henry Paulson和中国副总理吴仪(后为副总理王岐山) 进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净化空气》一书中阐述的综合模型被应用于该对话环境研究计划的宏观经济部分。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协调下,中美战略对话“联合经济研究”(JES)的首个目标确定为:中国在“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期间计划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0%并将能源效率提高20%,“联合经济研究”(JES)须对中国为达成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成本收益评估——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淘汰低效率的热电厂并制订实行烟气脱硫的新标准。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包括哈佛大学中国项目经济学家、来自哈佛大学的Jorgenson教授与何博士、清华大学的曹教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环境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家Garbaccio以及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杨宏伟研究员。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7年12月在北京举行,会上哈佛-清华的科学家们就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更为详尽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也同时刊发于《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评论》(The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Cao, Garbaccio and Ho 2009)

 

专著《中国更晴朗的天空:兼顾空气质量、气候和经济目标》Clearer Skies Over China: Reconciling Air Quality, Climate, and Economic Goals (2013, MIT Press)

哈佛大学中国项目经济学框架同大气模型和排放清单的结合

近年来,经济研究团队同哈佛中国项目中来自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大气科学家、工程学家和健康科学家紧密合作,力求取得跨学科领域研究的突破:将《净化空气》一书中的经济-工程-健康研究框架同项目中的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中国GEOS-Chem大气模型结合。这一合作拓展的成果是一本新的学术专著《中国更晴朗的天空:兼顾空气质量、气候和经济目标》(Nielsen and Ho 2013 MIT Press),该书更加全面地评估了中国过去空气污染政策以及未来征收碳税新政策的经济和环境成本收益。该书阐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由哈佛大学中国项目的倪世祺研究员与何博士在《纽约时报》专栏刊登,并已被中国和美国各大媒体的数篇文章引用转载。点击这里查看该研究详情

最近经济研究团队又研发了包含能源需求的家庭消费子模型,并将其整合进更大的模型框架。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户调查数据被用于估计家庭消费方程,以此来展现消费模式如何随着收入的提升、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动而发生改变(Cao et al. 2016)。即将发表的几篇论文将会讨论消费不平等的变化,对现有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进行补充。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也将拓宽哈佛大学中国项目未来对能源使用政策的跨学科领域评估,不仅仅在家庭消费层面,最终也包括在大气环境层面进行评估。

 

Show More

声明:哈佛大学中国项目经济研究部分由哈佛环球学院、能源基金会(中国)、哈佛大学Weatherhead国际事务中心、哈佛大学中国基金、 以及哈佛大学经济系Cheung Yan基金联合赞助。项目早期的经济研究部分则获得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V. Kann Rasmussen基金会、以及美国能源部(DE-FG02-95ER62133号基金)的赞助。